020-88888888
【威澳门尼斯人官网】“完成5400公里的黄河漂流,再也没有风浪可以击垮我”
浏览次数:
本文摘要:作者:李佩珊陈紫璇一艘皮划艇,一台360全景相机,三部手机,一只名叫“辣条”的宠物狗。

作者:李佩珊陈紫璇一艘皮划艇,一台360全景相机,三部手机,一只名叫“辣条”的宠物狗。带着这些“伙伴”,今年6月20日,“90后”宁夏小伙王海娃在银川的某处黄河岸边下水,正式开启漂流。4个月后,他成功返回家乡,完成了5400公里的“奇幻漂流”。王海娃在漂流黄河过程中遇到浪区,他用全景相机记录下当时的场景。

受访者供图“有惊险刺激,更有温暖瞬间。”回忆起这段旅程,一向寡言的王海娃向中新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。他的黄河漂流挑战分为两个阶段,第一段漂流是下游,从银川出发直至黄河入海口;第二段从青海的源头出发,漂回银川。

“之所以这样计划是因为下游的水流平缓,漂流难度低。我希望通过漂流下游得到技术和体能的锻炼,更好迎接上游急流的挑战。

”受访者供图王海娃是户外运动的狂热爱好者。在漂流黄河之前,就已经尝试过骑行西藏、沙漠徒步等项目。

对他来说,漂流黄河并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定。“6年前,我和表哥拉着皮划艇去别处玩,路过黄河时突然有了漂流的想法。

后来就再也没办法把这个想法赶出脑子。”他原本在离黄河不远的景区经营水上乐园和沙滩车,“生意受疫情影响很大,不如就利用这个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。”做了决定的王海娃立马开始筹备工作。

收集水文资料、在地图上标记浪区位置、准备物资、找漂流过的网友咨询……三个月后,他启程了。受访者供图在下游时,王海娃每天至少漂流10个小时,经过了五十多天和黄河的“相处”,他的漂流技术变得娴熟,和皮划艇融为一体沉着应对各种浪情。

可到上游后,海拔高、温差大,他只能在温度和光照都合适的上午十点多下水,漂到下午五六点上岸。在青海岗龙乡的官仓峡河段,浑黄的河水翻涌出巨大的浪,他一下子被浪涌下了船,这是王海娃全程的首次落水。

“当时第一反应,就是抓紧时间把船扶正,尽快爬上船。”但他很享受这样的漂流过程,“除了刺激外,更多的是美好。两岸的景色美极了,手机没有信号,没有琐事打扰,恍惚间世界就只剩了我和这蓝天、绿草、黄河。”王海娃漂流过程中首次落水。

视频截图其实,与王海娃同行的,还有一直开着后援车用对讲机同他联系的发小耗子。8月从青海玉树的麻多乡开始第二阶段漂流时,王海娃的“伙伴”又多了一台用于水情探测和拍摄的无人机,妻子文玉也坐上了后援车。

王海娃(中间)和妻子、后援耗子、宠物狗辣条在第二阶段漂流首次下水前合影。受访者供图对于25岁的文玉来说,这趟旅程无疑是辛苦的。凌晨的帐篷冷得冻手,纯净水来不及补给,只能用支流溪水洗漱做饭,10天左右才能在县城宾馆洗一次澡……“但我就想陪他一起,最初喜欢他,也是因为他的这股闯劲。”在她看来,和与爱人一起看世界的欣喜比起来,沿途的辛苦不值一提。

王海娃(左)和妻子、宠物狗辣条在黄河源头合影。受访者供图除了妻子,王海娃还有80多万粉丝。

他每天都会在网络平台直播,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便通过手机陪他一起漂在黄河上。这几个月里,常常有热心网友带着当地美食在沿途等着王海娃上岸。还有许多从事户外、极限运动的前辈,一直关注着他的进程。上游阶段漂到壶口时,中国第一个驾摩托车成功飞跃黄河的朱朝辉去岸边接他吃饭;1987年“黄河首漂”的队员李朝革也常常在直播间和他连麦,给网友讲当时漂流的惊险故事。

王海娃与当地居民(网友)互动。受访者供图当然,骂王海娃的网友也不少。“作秀”“出事了给消防添负担”“没别的事做了么?”……这类评论在王海娃的视频下面很常见。王海娃并不太理会这些评论,有时候还会直接“回怼”。

“许多网友只是为了博人眼球,找存在感,我完全不会被这类评论影响。刚开始直播和发视频的时候,有许多人都说我是‘假漂流’。他们慢慢了解我之后,反而成了我直播间的‘铁粉’。”王海娃结束最后一天的漂流,返回银川。

视频截图“我以前以为自己很了解黄河,可是这一趟漂流下来,才知道曾经的自己有多无知。我会朝着户外领域专业视频博主方向发展,下一站是新疆的罗布泊,希望与更多人分享沿途的美好风光。”结束了全程5400公里的黄河漂流后,王海娃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,再也没有风浪可以击垮他了,“毕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。”。


本文关键词:威澳门尼斯人官网

本文来源:威澳门尼斯人官网-www.intergysenergy.com

/

餐饮酒店设计和施工 , 更多人选择了我们

友情链接

友链合作